谷歌搜索AI广告来了,搜索广告的下一个10年开始了,百度准备好了吗?
艾奇SEM
2025/05/23
1691

01

谷歌正式公布了搜索广告的AI模式,在科技圈和广告圈又炸了。

就在5月22日,谷歌正式宣布了其在AI搜索领域的新大招:

将广告全面引入其AI模式(AI Mode)以及搜索结果顶部的AI概览(AI Overviews)功能中。

这意味着,以后我们在谷歌上用AI进行搜索时,看到的可能不仅仅是纯粹的AI生成答案,也有可能看到的是广告信息。

根据谷歌官方的说法:

在AI模式中,当你提出一个问题,并获得AI生成的回答后,

相关的广告可能会在「相关位置下方」出现,甚至会「整合到」AI的回答之中。

举个例子,

如果你在AI模式里,查询或问到了想建个网站,AI在给你提供建议的同时,

很可能就会顺势展示一个网站构建工具的广告,引导你「即刻开始行动」。

而且,用户还可以继续追问,探索商业创意、内容方向,乃至目标受众。

当然了,所有这些环节,都可能植入适合的广告信息。

而在大家更熟悉的搜索结果顶部的AI概览功能中,广告的出现方式则更为直接。

早在去年10月,谷歌就在美区的APP移动端AI概览中引入了广告。

昨天也同时宣布了,

未来将会扩大谷歌搜索结果顶部的 AI 概览(AI Overviews)功能中的广告投放。

AI 概览是谷歌搜索引擎的一项功能,能够自动合成和总结查询的答案。

接下来,谷歌会逐步放开搜索广告和购物广告,

在 AI 概览中,「当与查询和提供的回答都相关时」,广告将被插入到 AI 生成的总结中,并且会被标记为「赞助」。

这一系列动作,标志着谷歌在AI商业化道路上又迈出了关键一步。

02

谷歌为何急于AI广告的变现?

想要理解谷歌为何如此积极地在AI搜索中布局广告,我们得先看看广告对于谷歌来说意味着什么。

根据其母公司Alphabet发布的财报,仅在2025年第一季度,

谷歌的广告收入就达到了惊人的668.9亿美元(约合人民币4817.08亿元),搜索广告就占了80%多。

所以,当AI技术开始重塑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,甚至可能分流传统搜索的流量时,

谷歌必须确保其核心的广告业务不受冲击,甚至能借着AI的东风再上一层楼。

将广告引入被视为搜索引擎未来发展方向的AI模式,也就成了谷歌“不可避免”的选择。

AI广告对谷歌来说,既是巨大的机遇,也伴随着不小的挑战。

机遇:

  • • 全新的广告库存:

AI生成的答案和对话场景,为广告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展示空间。

  • • 更精准的触达:

理论上,AI能更深刻地理解用户意图,从而推送更相关的广告,提升转化效果。

  • • 更高的广告价值:

对于那些能无缝融入AI答案、精准匹配用户需求的广告位,广告主可能愿意支付更高的费用。

挑战:

  • • 用户体验是“达摩克利斯之剑”:

如果广告的植入过于生硬、频繁,或者质量不高,很容易引起用户反感,甚至导致用户流失。

根据消费者分析平台CivicScience的最新调查,36%的美国成年人对与广告相关的AI技术持谨慎态度,

他们表示,如果某个品牌在其广告中使用AI技术,他们购买该品牌产品的可能性会降低。

这无疑给谷歌敲响了警钟。

  • • 广告效果的衡量与归因:

AI整合广告的效果如何评估?与传统广告如何区分?这需要全新的数据模型和衡量标准。

  • • 出版商的“蛋糕”被动了?

AI直接给出总结性答案,还植入了广告,这让很多依赖谷歌导流和自身广告收入的网站和出版商感到担忧,认为谷歌的举措可能威胁到他们的生存。

谷歌虽然表示会“充分考虑出版商的担忧”,但具体如何平衡,仍有待观察。

03

当AI开始「接广告」:是更智能,还是更「商业」?

AI融入搜索广告,这事儿听起来挺高科技,但细究起来,利弊也相当明显。

AI能给搜索广告带来的「甜头」:

  • • 「读心术」般的精准:

AI在理解用户五花八门的搜索提问方面,确实比传统关键词匹配更胜一筹,理论上能让广告投放更精准。

  • • 广告也能「随风潜入夜」:

如果广告能像「原生内容」一样自然地融入AI的回答中,用户的抵触情绪可能会小一些。

  • • 千人千面的「定制广告」:

AI可以根据每个用户的特点和需求,动态调整广告内容和形式,实现真正的个性化推荐。

但「甜头」背后,也藏着一些「苦涩」的可能:

  • • AI,你说的到底是真话还是广告?:

这才是用户最关心的问题。

如果AI为了推广告而「美化」某些产品或服务,或者刻意隐藏负面信息,那AI搜索的公信力就会大打折扣。

  • • 「防不胜防」的广告侵扰:

即使广告打着「原生」的旗号,如果出现得太频繁,或者与用户的真实需求不符,依然会让人觉得烦躁。

  • • 「算法偏见」与「商业过滤」:

AI会不会因为广告主的出价高低,或者基于某些商业利益,而优先推荐特定的信息或产品?

这不仅可能加剧「信息茧房」,甚至会影响用户做出客观的判断。

  • • 「AI创作」的边界在哪里?:

让AI生成的广告内容既要有效,又要合规,还要有创意,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。

04

巨头纷纷下场,AI广告已成「兵家必争之地」?

谷歌的这次「亮剑」,其实也反映了整个行业的趋势。

面对AI带来的颠覆性变革,各大科技巨头和新兴的AI搜索公司,都在积极探索AI产品的商业化路径,而广告,往往是他们最先想到的「变现」方式。

  • • 竞争对手早已「闻风而动」:

AI驱动的搜索引擎Perplexity早在去年11月就开始了广告尝试,并且不排除会收集平台外数据来提升广告的精准度。

微软也曾在几年前短暂地在其Copilot聊天机器人中测试过广告。

而大名鼎鼎的OpenAI也曾表示,未来可能会采用广告支持的模式,来补充其付费订阅服务。

  • • 广告主的「机会」与「门槛」:

谷歌明确表示,目前已经在使用其效果最大化(Performance Max)、购物(Shopping)以及采用「广泛匹配」的搜索广告系列的广告商,将有资格在AI模式中展示其广告。

这意味着,对于那些已经熟悉谷歌广告生态,并积极采用其智能化工具的广告主来说,这可能是一个新的机会。

但对于一些中小广告主,或者习惯了传统精细化投放的优化师来说,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和学习新的游戏规则。

05

百度的搜索广告又将何去何从?

聊完了谷歌,咱们再把目光转回国内。

谷歌作为全球搜索广告的风向标,它的一举一动,自然也会对国内的搜索巨头百度产生深远的影响。

首先,百度在国内搜索市场的地位依然稳固,搜索广告也是它最重要的「粮仓」。

但同时,百度也面临着不少挑战,

比如移动互联网时代流量越来越散,抖音、小红书这些新兴平台也在瓜分用户的搜索习惯,用户对广告的「容忍度」也越来越低。

当然,百度自己也在AI领域投入巨大,文心一言等产品已经开始尝试和搜索结合。

谷歌的AI搜索广告,对百度来说,既是「榜样」,也是「压力」:

  • • 老大哥探路,百度可以「摸着石头过河」:

谷歌作为全球搜索行业的领头羊,它在AI广告上的每一步探索,成功也好,失败也罢,都会给百度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。

百度可能会借鉴谷歌的模式,加速在AI搜索结果中进行商业化的尝试。

  • • 再不跟上,就要掉队了:

如果谷歌的AI广告模式被证明是成功的,能够提升用户体验和广告效果,

那百度如果反应太慢,或者方向跑偏,未来在AI搜索这个新战场上,可能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。

  • • 用户习惯,是最可怕的力量:

如果用户慢慢习惯了在AI生成的答案里直接找到商业信息,那对传统搜索广告的依赖度自然会降低。

这对百度现有的广告生态来说,无疑是一个潜在的巨大冲击。

那么,百度可能会怎么应对呢?

  • • AI+广告,我也要搞:

估计百度会在文心一言这类AI产品中,会更快地测试和推出类似的广告整合模式,这是大势所趋。

  • • 走中国特色AI广告之路:

百度可能会更强调「本土化」,结合中国用户的特点和百度自身强大的内容生态,

比如百度知道、百度百科、百家号这些,探索一些更接地气、更符合国人习惯的AI广告形式。

  • • 用户体验,还是得捧在手心:

在商业化的道路上,百度可能需要更加小心翼翼地平衡广告和自然内容的关系,毕竟,把用户「作」跑了,啥都没了。

  • • 内容为王,AI才能称霸」:

高质量、可信赖的内容,是AI生成靠谱答案的基础,也是提升广告效果的关键。

百度在这方面,还有不少文章可做。

最后

作为身处这场变革浪潮中的广告从业者,我们无法置身事外。

对于我们广告优化师来说,

  • • 眼睛得放亮一点:

时刻关注百度在AI搜索广告方面的最新动态。

  • • 脑子得转快一点:

提前琢磨和学习AI时代新的广告优化逻辑和玩法。

  • • 手上的活儿得更细一点:

更注重广告内容的质量,以及它和用户真实需求的匹配度。

核心就是保持敏锐的洞察力,以开放的心态拥抱变化,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。

未来的搜索广告会变成什么样?

或许现在没有人能给出确切的答案。

但可以肯定的是,这场由AI引领的变革,才刚刚开始。

而我们,都是这场大戏的见证者和参与者,我们要时刻准备好迎接挑战。


Copyright©2015-2022 艾奇在线(厦门)营销咨询公司 版权所有

闽ICP备15016382号-2